脾胃虛弱吃具有消積、導滯、行氣作用的藥物調理是比較好的,比如炒山楂、檳榔、枳實、炒萊菔子等等。
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而言,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會導致積食,積食不化,郁久化熱,便會生濕、生痰,患者會表現出大便干燥、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口臭、面紅舌苔白厚等實證證候,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嬰幼兒,其胃腸功能還未發育完善,更容易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調理脾胃虛弱所致的實證證候當以消積導滯為主要原則,積食得消,運化功能恢復,則郁熱痰濁無依、生熱生痰無源,相關癥狀就會得到改善。
上述中藥雖可以對癥用藥,但考慮到中藥煎劑口感較差,更不利于小兒的喂藥,因此可以選擇含有上述中藥成分的中成藥。中成藥能夠省去傳統草藥調劑煎服的麻煩,比如常用的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依據中醫治療原則,從整體出發,以治脾為本,可運脾除濕,調暢氣機,以此達到消積導滯的功效。藥物經過提純,可增強藥性,治療效果較好,而且口服液容易吸收,小兒用藥依從性也比較高。
如需用藥,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專業用藥知識,可以咨詢專業的醫生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