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指在活體的心臟和血管內,血液發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體質塊。通常考慮是由于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流狀態異常等引起。
1、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傷:
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多見于風濕性和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梗死區的心內膜,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潰瘍,創傷性或炎癥性的動、靜脈損傷部位等。缺氧、休克、敗血癥和細菌內毒素等可引起全身廣泛的內皮損傷,激活凝血過程,造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全身微循環內形成血栓。
2、血流狀態異常:
主要指血流減慢和血流產生漩渦等,有利于血栓的形成。靜脈比動脈更易于發生血栓,常發生于心力衰竭、久病和術后臥床患者。在二尖瓣狹窄時的左心房、動脈瘤內或血管分支處血流緩慢及出現渦流時,也易并發血栓形成。
另外血栓還可見于其他原因,建議有異常不適情況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醫師指導下積極配合做相關檢查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