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手術,即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手術后并不意味著心絞痛就會完全消失。以下是對此現象的詳細解釋:
1、手術后可能存在的再狹窄問題
支架手術后,雖然血管得到了擴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植入支架的部位有可能出現再狹窄,導致血流再次受阻,從而引發心絞痛。
2、其他血管可能存在的問題
即使支架手術成功,也不能保證其他未經治療的血管不會出現問題。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多處血管病變,支架只能解決局部問題。
3、微血管功能障礙
部分患者存在微血管功能障礙,即使大血管通過支架手術得到改善,微血管的問題仍可能導致心肌缺血和心絞痛。
4、未能堅持藥物治療
支架手術后,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藥(如他汀類藥物)以及可能需要的抗心絞痛藥物(如硝酸甘油、β受體阻滯劑等)。若患者未能按時服藥,也會影響手術效果。
5、不良生活習慣和風險因素
術后患者如果不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或者未能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心絞痛的風險也會增加。
綜上所述,支架手術后仍然有可能出現心絞痛,這取決于多種因素。因此,患者在術后應嚴格遵守醫囑,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絞痛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