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母嬰傳播,指的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的孕婦在妊娠、分娩或產后哺乳過程中將病毒傳遞給胎兒或嬰兒。這是兒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徑,全球每年約有數十萬兒童因此受累。然而,通過科學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這一傳播風險可以顯著降低。
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危害巨大,不僅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還可能導致早產、死胎等不良妊娠結局。即便胎兒存活,也可能因感染HIV而面臨長期健康威脅。
母嬰傳播的途徑多樣,包括宮內感染、產道傳染以及哺乳傳染。在分娩過程中,新生兒接觸帶有病毒的血液和分泌物是感染的主要途徑;此外,母乳喂養時,乳汁中的病毒也可能導致嬰兒感染。
現代醫學提供了多種預防手段。一是孕期抗病毒治療,如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片等,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降低母嬰傳播風險。二是安全助產,盡量減少分娩過程中新生兒與病毒的接觸。三是新生兒出生后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進一步阻斷病毒傳播。四是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帶來的感染風險。
定期的產前檢查和HIV檢測對于及早發現并干預艾滋病母嬰傳播至關重要。通過綜合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地保護新生兒免受HIV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