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一般指足跟,足跟疼可能是長期站立、外傷、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綜合征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過一般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手術等方式治療,患者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1、長期站立:
如果長期站立會增加足跟的負擔,導致局部筋膜受損,從而出現足跟疼痛、腫脹等癥狀。應注意休息,并使用熱水泡腳,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不適癥狀。
2、外傷:
如果足部受到碾壓,會導致足部骨折,從而損傷局部軟組織和神經,出現足跟疼痛的癥狀。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石膏固定,以免加重損傷。
3、足底筋膜炎:
可能與年齡、環境刺激、創傷、免疫因素等原因有關,會導致局部肌腱或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癥,從而出現足跟疼痛、肌肉痙攣等癥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高頻微波治療,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退炎癥。
4、跟腱炎:
可能是反復拉伸、劇烈運動、急性損傷等原因導致,會損傷跟腱內纖維組織,并產生炎癥反應,從而出現足跟疼痛、酸痛、腫脹等癥狀。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阿司匹林片、對乙酰氨基酚片等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疼痛癥狀。
5、跟骨骨刺綜合征:
可能是足底筋膜跟骨的附著處過度牽拉骨膜引起的,會損傷足底韌帶或肌肉,從而產生足跟疼痛、紅腫、發熱等癥狀。可在醫生的操作下進行手術治療,可以徹底切除骨刺,達到治療的目的。
日常應穿著柔軟、舒適的鞋子,避免長時間走路或站立,避免加重病情。同時要定期復查,以觀察病情的恢復情況,方便醫生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