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的冷凍消融技術是一種先進的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方法,它通過液態(tài)制冷劑產生的低溫效應,選擇性地破壞心臟內異常電信號傳導路徑,從而達到治療心房顫動(房顫)的目的。
冷凍消融技術的核心在于利用極低的溫度,通常是零下幾十度,來“凍結”導致房顫的心臟組織,使其失去傳導電信號的能力。這一技術相較于傳統(tǒng)的射頻消融,具有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
在實施冷凍消融術時,醫(yī)生會先通過導管將冷凍探頭送達心臟內的目標位置,然后激活冷凍系統(tǒng),通過制冷劑循環(huán)快速降低探頭溫度,進而冷凍周邊的心肌組織。
房顫冷凍消融技術的適應癥主要包括癥狀性陣發(fā)性房顫或持續(xù)性房顫患者;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的房顫患者;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變,且左心房無明顯增大的患者。
術后,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鈉、利伐沙班等,以防止血栓形成。同時,可能還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鹽酸胺碘酮、鹽酸普羅帕酮,以幫助維持正常心律。
冷凍消融技術為房顫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多項臨床研究中得到驗證,成為當前治療房顫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