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了肛腸病非要做肛門指診嗎
病情描述:
得了肛腸病非要做肛門指診嗎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一般情況下,病人得了肛腸病,不是非要做肛門指診的,在臨床上絕大多數的病人做這項檢查時可能會過度緊張、害怕,病人最好是通過肛門鏡的檢查來進行診斷。
意見建議:
建議病人得了肛腸病,一定要改變飲食的結構,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要多飲水,一定不能進食油煎、油炸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
為你推薦
-
肛門指檢能排除直腸癌直腸癌就是發生在直腸部位的,一種惡性腫瘤,直腸的長度在我們普通人,一般是15公分左右。我們指診的深度一般來說,根據醫生的手指的長度,差不多我們能觸摸到的范圍,是距肛緣大概5-7公分,或者稍長一點的距離。所以說肛門指診,對于高位或者是中高位的,這種直腸癌,距離肛門比較遠的直腸癌,是不能夠觸及的。但是我們的經驗表明,大概70-80%的直腸癌,是可以通過指診來發現的,也就是說我們作為一種常規的,很簡便的門診檢查,能夠發現一半以上的直腸癌,但是并不能夠發現所有的直腸癌。進一步的檢查,比如說乙狀結腸鏡、直乙鏡,或者是纖維結腸鏡的檢查,對于確診有沒有腫瘤,還是非常必要的。01:26
-
肛腸炎的癥狀肛腸炎往往就是肛管炎和直腸炎癥,合并出現的一些癥狀,包括肛門周圍的這種瘙癢疼痛。還有就是大便的時候,由于大便的刺激,可以感覺到肛門上方,腸道有持續疼痛的感覺,特別是大便的時候。由于糞便的刺激,疼痛比較明顯,還有可能會出現腹瀉和便秘,主要是表現這些癥狀。01:03
-
得了肛腸病非要做肛門指診嗎得了肛腸病是建議做肛門指診,因為肛門指診很簡單,而且發現疾病也比較多,因為60%左右的直腸癌是在直腸下端,指診可以摸得到。痔瘡,肛瘺,肛裂在齒狀線或者齒狀線以下,肛門指診也可以摸得到。所以它又簡單又重要,而且還比較方便。如果你實在不想做肛門指診,可以做肛門鏡或者直腸鏡,這個也比較方便,而且直觀,有些帶有影像系統還可以拍照留存。所以得了肛腸病建議做肛門指診,如果實在不想做,可以做肛門鏡或者直腸鏡。語音時長 01:17”
-
肛腸病術后發熱原因??眾所周知,肛腸科疾病手術部位比較特殊,細菌比較多,容易引起感染、發燒的情況,術后發燒的原因有四個。第一,病人因手術損傷,可以引起體溫升高。第二,是藥物反應,如果注射消痔靈和枯枝葉,常在臨床病人有低熱反應,但超過37.5度以上者應引起重視,結合血象往往有并發癥。第三,病人因術后并發癥,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引起的發熱要進行鑒別,排除手術部位感染的情況。第四,術后出現原因不明的長期低熱,要注意與其他疾病的鑒別,得到早期的診斷和治療。語音時長 1:26”
-
肛腸病看什么科病情分析:肛腸病主要還是需要到肛腸科進行就診。肛腸比較常見的疾病,包括痔瘡,肛裂,還會有感染化膿性的疾病,比如肛周膿腫,直腸黏膜下的膿腫或者是肛瘺的情況。另外也不排除有直腸炎肛竇發炎等情況。意見建議:肛腸疾病一般通過肛門的指診,肛門的望診,肛門鏡的檢查,或者是直腸內超聲等相關的檢查來明確診斷。診斷明確以后要對癥治療為主,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
-
肛門指診是什么病情分析:肛門指診,也就是臨床上所說的直腸指診,主要是通過食指伸進肛管內,對肛管以及直腸下段的具體情況進行探查,可以了解痔瘡,肛乳頭瘤,肛竇炎,還有直腸下段的惡性腫瘤等等。意見建議:在進行肛門指診時,患者最好排空糞便,另外一般建議患者取膝胸位或者左側臥位。在進行檢查時,動作一定要輕柔,因為如果暴力,可能會引起括約肌損傷,甚至引起肛裂。
-
肛腸病術后出血的原因?痔瘡手術、肛裂手術,是肛腸科最常見手術之一,術后最大的并發癥就是出血,出血的病因有兩個:第一個,原發性出血,術后24小時以內發生的出血,常見的原因有四個:1,是內痔結扎術,多因扎線滑脫,結扎線過緊或過松而造成的。2,切口過高,超過齒狀線以上,這個部位血管豐富,容易造成出血。3,手術切口過大,對活動性
-
冠狀動脈狹窄非要做支架嗎支架一般指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狹窄不一定非要做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如果患者冠狀動脈狹窄低于75%,一般不需要做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如果患者冠狀動脈高于75%,則需要通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方式治療。如果患者只是輕度的狹窄,狹窄程度低于75%一般不需要做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