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奶粉喂養新生兒
病情描述:
如何奶粉喂養新生兒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首先,要選擇合格的、高品質的奶粉。第二,在泡奶粉的時候,要選用30度~40度的水,按先水后奶粉的順序沖泡。第三,在寶寶喝完奶粉后,要將寶寶豎起來拍拍背,將拖進肚子里的空氣拍出來,可以預防寶寶打嗝及溢奶。
意見建議:
新生兒優先選擇母乳喂養,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母乳喂養,可以優先選擇配方奶喂養,如果母乳不夠,則可以采取混合喂養。
為你推薦
-
新生兒驚厥如何識別驚厥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癥狀,要判斷新生兒是否為驚厥,首先應排除新生兒生理性的顫抖、新生兒抖動,以及非驚厥性的呼吸暫停。新生兒驚厥同嬰幼兒、年長兒的表現不同,多半是局灶性的,輕微型的發作比較多見,而典型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比較少見。新生兒驚厥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有輕微型的、強直型的、多灶癥型的、限局性陣攣型的,還有全身的肌癥型。發現新生兒有驚厥的話,要著重觀察驚厥的部位,性質持續的時間,這種驚厥能否自行緩解,是否伴有呼吸、心率,皮膚顏色的改變。以及可能的原因的話,像窒息后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腦病,產傷、腦梗死、顱內出血化膿性腦膜炎、宮內的感染,以及先天性的代謝異常、核黃疸,或者是先天性的腦發育不全等,都可以引起新生兒驚厥。01:36
-
如何避免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就是沒有辦法,多種情況沒法避免,不可能避免。因為根據他新陳代謝代謝的特點,它不可能避免,但是我們可以就是使他黃疸減輕所以說多數情況下就是建議就是早期開奶,早期開奶就是促進大便排出,這種情況下,就是可以就說是膽紅素減輕。但是我們有的情況,你比如說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的情況下,我們就溶血病,為了使黃疸減輕,我們就是建議住院以后輸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就是病種球蛋白,它可以封閉抗體,減輕溶血反應,這種情況下可以使黃疸減輕。如果早產的孩子我們就是黃疸比較重,如果沒有住院早產孩子,我們就可以叫他吃上酶誘導劑就是進北巴比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吃,還有就是吃益生菌,就幫助腸道菌群的建立,這種情況下就是黃疸減輕。01:23
-
新生兒母乳和奶粉混合喂養好多孩子出生以后,有些媽媽母乳都不是太夠,所以說必須得添加奶粉。具體的添加奶粉的方式,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一個固定的方式并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而且每個孩子的反應也都是不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嘗試,找出一個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目前我推薦的方式第一是母乳喂養為主,然后可以隔頓進行奶粉喂養,這種方式對孩子來說更好一些。個別可以選擇母乳喂養同時摻入奶粉喂養的方式,這樣孩子吃的會更飽一些,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所以一定要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方式,而且要觀察孩子的大便情況而定。語音時長 1:25”
-
新生兒的喂養正常足月兒生后半小時即可抱至母親處哺乳,以促進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哺乳。早產兒也應酌情盡早母乳喂養,與足月兒的母乳相比早產兒的母乳還有更多的蛋白質、必需脂肪酸、能量礦物質、微量元素和IgA,可使早產兒在較短期恢復到出生體重,對吸水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協調的小早產兒可由母親擠出乳汁經管飼喂養,也可再行人工喂養,應用早產兒配方奶。哺乳量因人而異,原則上是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每次哺乳量越少,喂奶間隔時間也越短,并且根據奶后有無腹脹、嘔吐、胃內殘留及體重增長情況進行調整。對于出生體重小于1500克的小早產兒,可試行微量腸道喂養,哺乳量不能滿足所需熱能者應輔以靜脈營養。語音時長 1:36”
-
新生兒母乳如何喂養病情分析:新生兒母乳喂養的話,要盡早開奶,最好在15分鐘到2小時內就讓寶寶吸吮母親的乳頭,一方面可以刺激母親的乳頭,增加乳汁的分泌,另一方面,可以盡早讓寶寶適應母乳喂養的方式。意見建議:建議新生兒出生后6個月內,最好給予寶寶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許多營養物質及免疫球蛋白,可以很好的為新生兒補充豐富全面的營養,且提供一定的免疫能力,防止受到外界致病菌侵襲。
-
新生兒母乳和奶粉混合喂養好嗎現在國家提倡,要全母乳喂養嬰幼兒,每個媽媽都有天生的母乳喂養能力,孩子在半歲前盡量是母乳喂養更好。母乳喂養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抵抗力,降低母親患子宮惡性腫瘤的幾率都是奶粉不能相比的,如果母乳充足的話,是不建議母乳和奶粉混合喂養的。
-
新生兒混合喂養需要多少奶粉一般來說,根據寶寶的體重,每千克每天需要攝入約120~150ml的奶量,其中包括母乳和奶粉的總量。奶粉的具體用量,應根據母乳的多少和寶寶的實際需求來調整。混合喂養需注意以下幾點:1、喂養順序與奶粉量優先進行母乳喂養,當母乳不足時,再用奶粉補
-
新生兒混合喂養需要多少奶粉新生兒混合喂養需要的奶粉量每次為30到40毫升左右,大概兩小時左右喂一次。新生兒出生以后體重不同,喂食的奶粉量會有一定的區別,如果新生兒比較瘦小,體重在2.5~3.3公斤左右,混合喂養需要的奶粉量增加在30毫升左右,如果新生兒的體重在3.5到4公斤左右,混合喂養的奶粉量通常在40毫升左右。隨著年齡的